法学院召开“两学一做”学习教育
第三专题学习研讨会

10月10日下午,我院在院系行政办公楼615会议室召开了“两学一做”学习教育第三专题学习研讨会。本期的主题是“讲道德,有品行”。学院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参加了会议,学校张晓根副校长参加了我院研讨会。专题研讨会由法学院党总支书记王凤民主持。
首先党总支书记王凤民代表法学院领导班子,向张晓根副校长汇报法学院在“两学一做”学习教育活动及落实各方面基本情况。接着,她深刻分析了在工作规划、师德、家庭美德、职业道德等方面存在问题及产生问题的原因,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。提出了:一是要让有理想成为自己最坚定的品行。理想信念是一个人的主心骨,对权力的态度和运用、对金钱的看法,对义和利的关系,都体现在理想上。二是要让讲道德成为自己最珍贵的品行。党员领导干部要不断加强理论学习,培养高尚道德情操,增强道德感召力。三要让讲廉洁成为自己最刚正的品行。做到心有所畏、言有所戒、行有所止。四要让有担当成为自己最感人的品行。敬重工作,敢于负责,以敢于担当的精神赢得群众信任、赢得事业成就。
王济东院长回顾历史,追溯本原,指出:一宗教、法律和道德是调整社会关系的三驾马车,道德与法治相比是更高层面的要求,宗教是人对自然界不正确的认识和无力应对自然界的产物。处理好三者的关系可以促进国家、社会和个人的发展,反之,则延缓国教、社会和个人的发展。对于一个正直的人,讲道德,有品行是最起码的要求。二是德行双修。品行是道德的一种外化,道德品行首先内含在党性中,同时又是党性的集中体现,党员的个人德行修养、公民履行公民义务和党性三者之间是统一的。学习研讨是一种途径,重在落实。三“两学一做”核心在做。认识不足仅仅是改进的第一步。“两学一做”学习教育绝对不能在基层走过场。法学院将结合学校实际,进一步深入学习,让学习真正触动灵魂,真正用在改革、建设和发展中,发挥思想引领的实效。
乔广礼副书记、田宏伟副院长、陈树艳副院长和李东坡副院长联系学校实际,结合分管工作,从不同的角度,结合存在问题和学院工作作风、教风和学风等发表了对“讲道德有品行”的认识和见解,真正发挥了学有所思、学有所悟、学有所获的作用。
最后张晓根副校长对会议作总结,这次研讨会,法学院领导班子成员高度重视,认真准备,畅所欲言,剖析深刻,明确了整改方向,进一步了增强大局意识、核心意识、看齐意识。他提出三点要求:一品行的修养和制度的完善是并行不悖的。法律是成文的道德,道德是不成文的法律。在中国现实社会中,道德约束与制度约束是相辅相成的。作为党员干部,当前既要不断完善制度,也要不断提高全体党员的自身修养,二者兼顾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的环境。在人的能力、智慧和道德三方面中,道德品行居于首要地位,成为一个人立身处事、成就事业的主要标准。要求党员干部要自觉做到内化于心,外化于行。二是形成道德自觉。不但要遵守道德,同时还要引领社会风尚。即使不能做到自觉,也要有更多的自我约束。“两学一做”第三讲讲到人性的层面,要求党员干部更应该“见贤思齐,见不贤而内省”,对自己内心严格要求,对自己的品行要有一个根本约束。一言一行约束自己,成为典,成为范。做好表率,带头人和领路人。三是以党员干部标准,严格要求自己。要正确理解共产党员的忠诚和担当,不仅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,而且要撞响钟。要面对矛盾,处理矛盾,解决矛盾。要以多数人的利益作为工作的落脚点,敢于触动少数人的利益。要多做对学校转型,对学校发展有利的事情。
王凤民书记代表法学院领导班子成员作了表态,法学院党政班子今后应该聚焦重点内容和关键环节,勇于担当尽责,统筹推进各项工作。坚持从严从实,持续加强自身建设。带领法学院全体老师,凝心聚力,把学习与工作结合起来,以共产党员的忠诚和担当精神律己,开拓创新,为学校的转型发展做出新贡献。(法学院)